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节 (第4/4页)
李世安当然也想过直接动用武力掌控天津,可惜那时候嘉禾正好逃到了位于北京西郊的泰陵,女皇和一堆兵器比起来当然更为重要,因此李世安自然得将他大部分的兵力调去泰陵,预备围剿嘉禾。 结果谁料嘉禾失踪,他调过去的大军没能发挥出半点作用,反倒这时荣靖一路疾行南下,抢先占领了天津。 荣靖眼下不敢轻举妄动是因为李世安手中还握有杜银钗做人质,杜银钗如果死了,“孝道”二字就能让荣靖这辈子都没有翻身之地。此外就是李世安的大军还在她的后方,虽说现在正与郑牧僵持着,可一旦郑牧归降了李世安,那支军队便能顺势南下包抄了荣靖。 从军事布局上来说,荣靖现在并不占据太大的优势。她现在只能耐下性子,等待一个转机。 慈宁宫中,杜银钗也得到了长女驻军天津的消息。 李世安虽然限制了她的自由,但以杜银钗的本事,想要打听情报还是不难的。 更何况李世安也没有刻意隐瞒她,荣靖到达天津后他便命人将这一消息通报给了杜银钗,顺便让属下提着刀威胁杜银钗写了一封书信劝降女儿。 杜银钗当然是写了,骨气在这个时候没必要保留,写完之后李世安命人将信笺送给荣靖,前两个送信的宦官在杜银钗的暗示下,故意弄脏或是弄丢了杜银钗写给女儿的劝降信,第三封总算是送到了荣靖的手上,荣靖看到了母亲的亲笔信后在众人面前大哭了一场,以表自己对母亲的孝敬,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她在众人面前做出了好女儿的模样,但信中“母亲”说让她投降的字句,她只当自己没看见,并且还厚着脸皮解释说她是个女人,没读过多少书。 杜银钗被自己女儿的厚颜无耻逗得悄悄在慈宁宫大笑了一场,也只有这样的荣靖,笑过之后去打听李世安的情况,得知李世安根本就没把荣靖这一挑衅放在眼中,而是在专心的策划周福寿的登基大典。 嘉禾失踪……或者说已经“死了”,李世安原本就想要扶持这样一个傀儡,现在自然是迫不及待的便将此事提上了日程。 “这情况可是不妙呢。”杜银钗感叹。 “昆阁老正在反对此事。”梁覃告诉她。 “昆子熙?” 但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是,昆子熙的重孙昆山玉是李世安一党,昆子熙本人又是朝中重臣,李世安请他重新复位倒也并不奇怪。 之前昆子熙被嘉禾削去了官职又监.禁在府邸,但现在他反对周福寿称帝,又显然是站在了嘉禾的立场。 “你说说,那老儿能撑多久?”杜银钗若有所思的问道。 梁覃摇头,“臣不知。” “但愿他能撑到吾儿回来吧。”杜银钗说,与此同时心里也在犹疑,她的女儿,真的还会回来吗? 苏滢接到了一封有生科院传来的邮件。 视频邮件点开后,冒出的是生科院负责人的影像,他在邮件中告诉苏滢,他已经知道了她儿子苏徽将夏朝女皇带到了二十三世纪的事情。 苏滢放在桌上的手骤然掐紧。 接着,邮件中的影响朝她露出了谄媚的一笑,问她,能否将这位女皇交到他们手中。 第245章 、(五十七) 李世安不通政务,他的长处在于用兵打仗,在成为秦国公之前至大字不识,还是后来才学的四书五经——但这些东西他却也并没有学到心里去,乱世中厮杀过来的武人最看不起的便是酸腐的书生,至今李世安在面对着儒家那堆大道理时,心中仍有鄙夷。 这点李世安倒是与嘉禾略有相似。嘉禾自小有宫中女大家教她诗书,可做了皇帝之后渐渐的意识到儒家所讲究的那套纲常礼法的说辞不利于她的统治,于是在登基后又是崇信道教,又是召见西洋和尚,只盼着能借助外力打压儒学,实在打压不了,便狠下心来对朝堂来了一番大清洗。李世安虽是趁着这一机会才得以掌控京都,但心底里却也悄悄佩服过这小丫头有魄力。自宋以后重文轻武成风,皇帝以理学治天下,对士大夫多有倚重,故而养出了一大批骄矜自得的文人,李世安对他们可谓厌恶至极。 然而当嘉禾失踪之后,李世安面对着偌大的京师,却又不得不将那群之前被嘉禾关进了大牢的阁臣一个个放出来官复原职,将那些被她贬黜的文官们又好言好语的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