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楼之贾敏很嚣张_73 (第3/4页)
大姐姐一般。 探春到底是出阁的姑娘,不好管贾府中事,找了出偏僻院子关了麝月、秋纹两人,又求武夫人派人看着。又留了个自己的一个丫头和莺儿一起暂且伺候宝钗月子。 宝钗临盆那日,虽然疼得几欲死去,但是神智倒还清醒。她原是知道自己怀相不好之后忧心太过才没瞧出麝月、秋纹计策,误解了莺儿。见了那日三人表现,现在也已想明白了,倒对莺儿去了疑心。 待得宝钗出了月子,再不管宝玉是否反对,办完哥儿的满月宴,次日就叫来人牙子卖了麝月、秋纹两个。宝玉知道这两个丫头差点孩子自己妻儿,也无话可说。 宝钗之子取名贾若。宝钗因为生贾若伤了身子,以后再无子女。宝钗看了探春料理麝月、秋纹的手段,想起当初自己为了拉拢下人和一群丫头主仆不分,只为在荣国府搏个好名儿。宝钗如今才深知自己的见识和手段到底浅薄了。主就是主,仆就是仆,若不是自己当初对宝玉房里的丫头们太好了,她们没个忌惮,哪里生出今日之事来。 宝钗出阁前为家里,出阁后为宝玉操了多少心,她向来以为自己行为是最得宜的,如今反思起来才知晓自己可笑。不说别人,自己比之武夫人,自己就差远了,武夫人能培养不是亲生的贾琏、迎春,如今活得自由自在,自己有亲生若哥儿,还怕什么? 从此以后宝钗一心抚养贾若,和宝玉相敬如宾,却带着淡淡的疏离。宝玉到底没有为了麝月、秋纹就旧态萌发,作贱家私。而是在书院再潜心上进几年后,谋了一个先生的位置。宝玉思及自己以前之过,决心爱护妻子,尽心抚养贾若,若是将来迎来大赦之年,只怕贾若还能参加科举,谋个前程。 至于夫妻两个在这次事件中伤了的情分,宝钗是一直心中疏离宝玉,还是能在宝玉将来坚持爱护妻儿的行动中慢慢被感动,夫妻两个能否冰释前嫌恩爱到老,这些只能交给时间定夺了。 第74章 番外.探春 探春成亲那日,她坐在花轿上回忆自己这十几年的人生,心中感慨万千。从金陵贾家祖宅走到同在金陵的杜家,不过一个时辰的路程,探春仿佛再次走了一遍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人生。 因为一份与众不同的敏锐,探春在记事起,就开始疏远生母,讨好嫡母。明明心中并不甘愿,却处处逢迎讨好。虽然这样很痛苦,但是起码让手上人命累累的王夫人觉得赵姨娘没有威胁,因而没有下手除掉她们母子三人。 在贾府时,她只能由得自己的亲弟弟被生母教育得畏缩赖皮,没有一点爷们的气度,贾环只有没出息,才能有立足的位置。直到后来贾环懂事了,知道掩饰自己的本事了,探春才敢偷偷督促贾环读书,在自己和环儿随着祖母南下时,贾环治学经济文章已经和宝玉差不多了。 探春是整个荣国府第一个预感到荣国府的最终归宿必是抄家落罪的,因为知晓得早,知晓得深,她的痛苦比别人更多,更深刻。别人还在醉生梦死的时候,探春已经感受到切肤之痛。 好在荣国府没有眼光长远之人,姑母却目光敏锐非常,她几次三番劝祖母南下养老,其实便是在劝祖母避祸。祖母被大伯夫妻两个气得病了一场后,祖母突然被姑母说通了,祖母决定南下养老。 探春敏觉的察觉到一线生机,说服的贾环一起到贾母面前请命南下伏侍祖母,祖母同意了。同时南下的还有惜春妹妹,让探春没想到的是二哥哥竟然没跟来。临行那日,姑母来送行,探春惊讶于父亲、母亲的迟钝,他们但凡还有一丝眼光,就该送了二哥哥同来,可惜,这样的大事上,没有她贾探春说话的余地。果然,南下的一行人都免了罪,留在京中的,便是没有做过坏事的二哥哥也落了个官奴之身。 到了南边之后,有姑母托的人家照顾,倒没有人上门罗叱找茬,虽然祖母幼孙老的老,小的小的,日子比之在荣国府自在多了。没多久,探春就接到姑母来的信,说南安太妃认了史湘云做义女,送到海外和亲去了。 看心那日探春出神了好半日,还失手打碎了一个茶碗。贾母因而还说:“三丫头素日是个稳重的,今日怎么毛手毛脚的。” 探春尴尬的笑一下,没有说话。在姑母一家回京之前,王夫人从不带她出门应酬,姑母一家回京之后,也是姑母或者黛玉姐姐给自己下了帖子,自己才有机会外出。便是这样,有人打探自己定亲不曾,王夫人也从来都是以自己还小为由推掉。当时探春就有了不祥的预感。自己之于王夫人,不过是一颗可有可无的筹码,如果自己不曾和祖母一起南下,这次和亲的郡主不知是自己还是湘云。 再后来,贾家果然落罪了,堂堂荣国府瓦解冰消,探春以为自己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