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楼之贾敏很嚣张_24 (第2/3页)
如海又道:“多谢甄大人仁义,不过如果下官甫一上任,第一件事就不能解百姓危难,就不配做这父母官。粮食房舍下官都有主张,唯有冬衣被子一样为难得紧。既然甄大人有此菩萨心肠,又任的江宁织造,这件事求谁都不如求甄大人管用,不如请甄大人把要捐出的粮食折算成被褥冬衣可好?” 众人原本深恨林如海拿腔拿调摆官威,却不为百姓作主,听得此言,才觉得原来新任知府大人考量也是有理。就算大家有了粮食,没有御寒之物一样过不得冬。原来天灾之后,百姓日子日益艰难,多数人家已经把冬衣棉被当掉了,这时候林如海一提醒,方想起来,就算自己分得几升粮食,吃完之后又当如何? 甄应嘉脸上却露出为难神色,原本他要捐出的粮食是劫的赈灾粮食,不用出力就博得美名,牵制林如海,竟是一石二鸟之计。谁知林如海当众要他把粮食换成冬衣,那可是真金白银的从甄府里头出了。虽然甄家豪富,但是凭白出二万多两,甄应嘉也觉肉疼。 但是现下许多灾民看着,他若是当众驳了林如海的话,就白费这十多天的造势了。自然灾民们会觉得他不过沽名钓誉,只怕所谓七八千石的粮食也是凭口白说的。偏偏这些灾民原是他自己策划煽动来的,此刻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少不得还要忍疼接住,面上不能露出为难之色。 想了一下略有不甘,甄应嘉又说:“人是铁,饭是钢,到底口粮比冬衣急切得多。我现下捐出粮食解燃眉之急,冬衣之事只怕还要林大人想办法。况且就算织造府所有工人绣娘加班加点,也赶制不出这许多来。” 他看着林如海,心想自己把这烫手山芋先抛回去,看林如海怎么接招。 只见林如海却不答他话了,抬眼眺望远处。众人循林如海目光望去,只隐隐听得那个方向有马蹄声。只片刻间,马蹄声就近了,那马竟是神骏非凡。众人心想,让这马踩上一脚可不是闹着顽的,少不得让开一条道来,让那马跑到衙门跟前停住。 那马奔驰飞快,须臾稳稳停住,竟是千里良驹,只一身毛色杂乱,看不清品种。马背上人翻身下马,向林如海行礼道:“林大人,柳将军幸不辱命,溧阳县被劫钱粮已经找到,匪徒也已抓获,现在柳将军押运这钱粮正在赶来路上,今日便可入城。” 甄应嘉听了神色一变,幸好他久经官场,才站稳了脚跟没有一跤跌倒。稳住面上神色,不等林如海说话,抢先道:“此话当真?这许久不曾破获的劫案竟然这样容易被柳将军破了?柳将军是何人?江南一省,并没有听过。” 林如海不理他,扶起刚才报信之人,这人是柳将军的副将。林如海忙道:“陈副将辛苦了,先下去歇息歇息,我这里的事办妥了再来为柳将军陈副将接风。” 众百姓听得劫案已破,粮食今日入城,无不欢欣鼓舞。如今粮食有了,只要甄老爷肯捐冬衣,这次天灾便算躲过了。来年春耕只要勤谨些,不怕无法度日。 陈副将抱拳告辞后,林如海方回头对甄应嘉说:“如今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不知甄大人所言算不算数?若是甄大人肯把捐粮改为捐衣,下官代百姓谢过甄大人。” 待到这时,底下灾民无不附和,甄应嘉骑虎难下,只得期期艾艾说道:“并不是我不肯,只是甄府却拿不出那许多冬衣棉被来。” 林如海笑道:“这无妨,甄大人改捐布匹棉花也是一样,下官自有办法。” 甄应嘉道:“林大人别来哄我,就算我整个江宁织造的所有女工加上我府里丫头婆子一并算上,也赶制不出来这许多衣物。”甄应嘉说完,见林如海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甄应嘉见了林如海表情,心中一惊,悔道:自己该当直接否了府上有许多布匹棉絮才对,自己只说赶制不出,便是承认库中有原料的,现下否认已是不及。林如海的表情,只怕也猜到了,自己一时不查,落了林如海设的套,竟是少不得要出些财物了。 这时,灾民群众有人叫道:“半个月前我见到好多车子不知运的何物到了织造府,竟是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头,只怕运的就是布匹棉絮吧?” 这次喊话的却是乔装过的祁云。众灾民中也有不少见了好多车子拉着不知什么进织造府,哪里还容谁否认。灾民又被鼓动起来,要冬衣棉絮的喊声震天,这次却是甄应嘉生生吞了苦果。 甄应嘉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少不得应了林如海的请求。这时,有小厮上来在林如海身边耳语一番。 林如海边听边点头,末了,抬起头来朗声说:“下官初来乍到,遇到这样的事,少不得也要出一把子力。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