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3/4页)
都没有。弄的凌安之依依不舍,凌霄丝丝内疚起来。 ****** 景阳二十七年,六月。 锦州投降的消息和主帅被炸伤的消息一起传回了朝中,按例大捷之后本应该立即回朝复命,但是凌安之和凌霄均身受重伤,一路向南走走停停,秉明了圣上暂时回到驻地一为养伤,二则突厥异动,待有召时再进京。 只有许康轶和裴星元回京复命,景阳帝先是封赏,裴星元由协领御林军变成了统领御林军,一字之差直接变成了皇宫禁军的头头,景阳帝数年来对裴星元的宠信略见一斑。 许康轶以前的军衔是北督道将军,是个虚职,遥领一下北境防御;景阳帝去年以来对这个承欢膝下的小儿子宠爱异常,朝中要顾及其他皇子的颜面,人后夸赞之意常常流露,“许季类我”,“文治武功”,“浑身是胆”,“治世之才”等等。 这次给加了一个实职——兵部侍郎,满朝皆惊,兵部侍郎官职虽然不算特别高,不过从未有皇子直接染指过,四皇子许康轶轻飘飘的在吏部和兵部全弄了一个侍郎,是陛下有意为之还是若何? 许康轶明白父皇对他心中怎么想的,其他全是次要,“虽然眼盲,但是与世无争”才是重点。 太保凌川出城御敌,追认忠义公。 景阳帝最讲究平衡,毓王守城有功,景阳帝将江南督道将军的空缺赏给了毓王。 许康轶此次回京,病体属于强自支撑,这次受伤完全打破了他周身本就脆弱的平衡,直接泥沙日下,在去锦州的时候一路上还有精力和花折游山玩水,放松的嬉笑打闹。 可回来的时候却基本没有下车,花折和他说话,他才勉强和花折聊几句,实则睁开眼睛说话都觉得累得慌,一直窝着昏昏欲睡,想为回到京城积攒一些精神和气力。 当日射冷箭的黑衣人已经抓到了,审讯的任务直接交给了花折,黑衣人训练有素,最开始几天什么也不说,可花折恨毒了他,上的手段毫无保留、最为歹毒,治病救人忙的也懒得和刺客耗时间。 前三天每日一副特制的五石散灌下去,第四天此人已经四肢百骸爬着蚂蚁一样的跪地哀求再来一副五石散,鼻涕一把泪一把,像条摇尾乞怜的狗一样。 花折最开始熬着他,毒瘾一个时辰便发作一次,第四天三更天还没过完,就倒豆一样问什么说什么——指使杀人者果然是毓王,既然斗不过,平时总是出来碍眼的又全是许康轶,还不如剪草除根。 景阳帝多次提醒毓王,告诉老二说许康轶、许康瀚是手足,切莫相残。 许康轶当然是毓王的手足,可惜多余的像畸形的第六指,看着闹心、用着多余还耽误事早就想切除。 ——而且千丝万缕的显示出来,毓王和金国的一些地下组织有勾连,所以先有刘心隐,而后此次许康轶又受伤。 许康轶回京后当晚,在泽亲王府还没有下马车,便被已经知晓小儿子回来的景阳帝召进了宫中,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跟着侍卫过了森严的宫禁,便进了御书房。 见到父皇陪着聊了一会子锦州见闻,趁着几位重臣进来议事,还躺在御书房内间的床榻上睡了一个时辰,掌事太监叫他才醒。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评论和追文,鞠躬。 如手足情深,似袍泽义重,像挚友无间。我们之间,已经够深厚,不用再牵扯那么多。 第158章 加大筹码 景阳帝知道许康轶是得胜回朝, 这一路也走了挺久,看小儿子显得极其疲累没有精神,猜到可能和遇刺有关,不过他心下想着别的事:“康轶, 你是说西北侯凌安之已经提前向你请辞,说不要任何封赏?” 许康轶对此问题已经打好了腹稿, 这是回来路上凌安之特意和他提起的, 凌家在朝中最大的顶梁柱大学士凌川已经没了,不会有人在朝中会为他保驾护航,只能凌安之自己处处小心: “西北侯是习武之人,说话直白一些, 直言这次救援来迟, 导致金军兵临城下,陛下受到干扰, 他兄长凌川文官出城死在了阵前, 即对不起君主,也对不起父兄, 请罪还来不及,有封赏也会固辞。” 景阳帝有些反应过来,数年来只见雪片似的捷报,可对这位年轻的封疆大吏竟然一次也没有见过, 不知道究竟是机缘巧合,还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