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小心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内幕 (第2/2页)
半,为什么你的那么多眼眼儿,我的硬不开坼呢?” “我脑壳里头的坼也不多。不过,我想经历的事情多了,坼就会步步多起来。失败了,就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找出原因在哪里;成功了,就总结经验。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动心思的习惯。” “难怪你随遇到什么事都爱问一个为什么啰。” 李清波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又接着说: “俺这种人舞起渔网流钩这些捕鱼业次来,脑壳里的坼缝还是蛮多。没打过鱼的人,都伸起大拇指夸奖俺。” 雷红菱心领神会地说: “为什么与保守势力斗争,脑壳里的坼缝就少了呢?原因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够。” 胥大海得到了新的启示。他说: “三大革命实践,的确是一所大学校,会教俺学得聪明起来。” 黄春江明亮的眼珠一转,说: “而今,来个战地考试。看谁的脑壳里的坼缝多?” 李清波问: “考试什么?” 黄春江说: “你们说,往后怎么干?” 雷红菱动动嘴唇,要开口说什么。 李清波连忙将雷红菱拦住,说: “慢着!这回让我先动动脑筋。” 他抓了抓头发,指着图纸,慎重地说: “组织群众,马上动工,照图纸上标明的,把鲤鱼滩围起来,筑成一个垸子,再在垸内挖鱼池,然后,大盖住房。你们说怎么样?” “好得很啰!” 胥大海高声赞同。 “灵丹妙药,立服立效,真的开坼了。” 雷红菱放怀大笑。 黄春江说: “挽堤、挖池、盖房的想法蛮好。只不过,性急吃不了滚鱼丸。” 李清波不解地问: “那是怎么的?” 黄春江伸手抚住旁边一根绿里泛黄的芦苇,指指眼前大片芦苇地,问: “而今把这芦苇全砍掉行吗?” 李清波摆摆脑壳: “那不行!” 黄春江进一步问: “为什么?” 胥大海和雷红菱在一旁抿嘴微笑,要听李清波回答。 李清波毫不犹豫地说: “还没成熟嘛。砍掉不能造纸,也不能做其他原料呀!” 黄春江笑道: “你这下真的开坼了。俺搞连改、定居,也是这个道理。眼下动工还不是时候。” 李清波还没完全弄懂,问: “你能说明白点吗?” 黄春江说: “芦苇还没成熟,砍了无用。搞连改、定居的群众思想工作还没全面做好,过早地动工了也会夭折。” 李清波捶捶脑袋: “嗨!我又没想对。” 黄春江笑了笑,说: “往后到底怎么办?大家再说说看。” 雷红菱正要开口,李清波又把她拦住了,说: “我建议,把指挥船上那张图纸揭下来,换上这张修改了的,让群众讨论,进一步提高对连改、定居的认识。” 黄春江赞扬: “清波说得对!” 胥大海肯定地说: “要得!” 雷红菱指了指李清波的脑壳,有自豪地说: “这里头的坼越来越多了!” 她接着说: “同时,催促刘局长批示《连改报告》。刘局长是引导渔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看他批示《连改报告》的态度。” 胥大海提出: “他老是找借口搪塞,不批呢?” 李清波说: “由不得他的八百八。不批,就和他缠。” 黄春江胸有成竹地说: “他要是不批,俺就把《连改报告》呈送给县委。” 雷红菱说: “作为共产党员,有权逐级向上反映问题。也应该这样做。” 李清波听了,说: “我可放心了。县委一定会批准俺渔家的要求。” 说着,他一屁股坐到草地上,伸了伸懒腰。 大家都笑了。 胥大海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责怪道: “春江哥,给刘局长送《连改报告》,为什么不邀俺一起去?” 黄春江反问: “你们绘图,示图,为什么不给我通气?” 胥大海扬了扬剑眉,详细地解释道: “图纸是昨日夜里绘的。绘好,天就麻麻亮。生怕一号机动指挥船开跑了,贴不出去,只好先贴了再说。” 黄春江说: “我本来要邀你们一起去的,也是时间来不及。这也好,无意中兵分两路,向主要目标迈出了一步。” 黄春江看看三个年轻人,又说: “过两天,我们一起去找刘国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