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第1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节 (第1/2页)

再一个,等日头落了,也给挡上锁上,咱这毕竟是用木板子给油纸前脸围上,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宋阿爷恍然大悟,原来这玩意是这么用的,“中中中。”
  跟前几人听过后,更是佩服,福生永远能走一步想好几步。
  宋福生对阿爷报帐锁头价钱后,又领着这些人,去了四个地窝子巡视。
  蒜黄出息了。
  尤其是第一拨种下的蒜黄。
  真是有苗不愁长。
  感觉他才离开两天,蒜黄又长高了一大截,长势很是不错。
  宋福生指着第一拨种下的蒜黄说:“再过个七八日就可以了,这个地窝子里的头茬蒜黄,就可以收割往外卖了。收割完,让这些蒜头得缓三天,过个三四日再浇水,就可以伺候第二茬了。”
  去其他的几个地窝子巡视时,宋福生还边查看边告诉大家,这回出去,他有特意打听了韭黄的价格。
  韭黄,在这朝代是有的。
  但有是有,冬日里也是金贵的不得了,因为投入成本大啊。
  毕竟很少有人地窝子里种植,基本上都像他那个辣椒基地似的,得扣上珍贵的能取代塑料布的油纸,扣大棚在地上那么种植。
  那样种植,成本就高了,价格自然就会被拔的很高。
  再一个,宋福生猜测,真正懂大棚技术种植的,即便有的庄稼人猜到要怎么种了,也没那魄力敢干,怕干赔本了,富贵险中求嘛,好些人的心理是不敢求。
  而有的人,技术懂得更全面是因为有路子。
  什么路子呢,和朝廷内部种菜的认识。
  要知道朝廷里有王爷妃子的,甚至是皇上,大冬天的想吃新鲜菜就有韭黄,韭黄冬天扣大棚技术就是从那里流出的。
  皇上王爷妃子都吃韭黄,你说这菜是不是得卖金贵些?
  总之一句话,宋福生说他打听过了,去的酒楼假装点韭黄菜,问的价格,是多少钱呢?
  按照酒楼给他报的一盘炒韭黄价格,他换算成一斤大概得在七十文钱左右。
  他说,那么咱到时候收割第一波,咱就打算卖不上70文这种富贵价格,毕竟咱这是蒜黄,好些人是头回吃,咱60文,应该不愁卖吧。
  “60文,俺得老天爷呦,”宋福生的大伯一脸听天书的表情。
  好些个汉子们,也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穷苦人不懂啊,无法理解。他们心想:冬日里没菜就吃大白菜萝卜呗,为吃一口别的新鲜菜,真是他娘滴至不至于啊?蒜黄韭黄的,有啥吃头?这不是吃菜呀,这不是吃银子嘛。
  高屠户也不停摇头,像是陷入了一番感慨中。
  在逃荒前,高屠户往年在冬日里卖猪肉,因为冬天伺候猪费劲,所以价格比平时贵。
  那时候入了冬,一斤猪肉会长个几文,会从平日里二十三四文上涨到二十七八文一斤,越冷卖的越贵,到了年底最多35文一斤顶天。
  那时候高屠户就觉得,年底敢去他那里买肉的,家里条件就已经好的不得了,不敢想象了。
  可今年逃荒,和福生一家打了松子出去卖过,真是涨了大见识。
  一百文一斤得松子啊,高屠户往外卖时,嘴上说着不贵不贵,要知道俺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打下的熟透松子,但是心里呀,恩,寻思这些人不是有毛病吗?吃啥不是吃,一百文买几斤肉吃不好吗?
  眼下,那些“有毛病”的富贵人,备不住是同一波人呐,要花二斤猪肉钱,买一把青菜吃?
  真是,穷苦人做梦想吃顿肉,而富贵人是不吃应季的,不吃最好的、最香的,只食最贵的。
  高屠户总结,他算是看出来了,也就是说,啥是富贵人呢?啥少,他们爱吃啥,这就是富贵人。
  宋富贵好顿唏嘘:“那咱头茬收的蒜黄,按60文一斤往外卖,头茬就能挣不少吧,能挣多少?快些,谁会算,我这手指头脚趾头垒一起也算不明白帐。”
  没人搭理他这个问题。
  一部分人是和宋富贵一样,算不明白帐。
  一部分像高屠户牛掌柜这种能算明白帐的,觉得此问题过于幼稚。
  算头茬蒜黄作甚?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头茬一旦卖出,只隔几日,其他那几个地窝子里的头茬也能收割往外卖了,紧接着再等几日,第二茬蒜黄又收割。
  大伙都紧跟在宋福生后面,又来到了地上。
  宋福生还以为,今日没搬家,是至少有三家炕还没干透没法住人,结果看了一圈摸了一圈发现,就一家炕有些潮,但铺上草席子也能对付住。
  明日再烧一天,就能干透透的。
  他有些不解地看向老爷子:“阿爷,怎的不张罗搬家?”
  “你不在啊,你没告诉俺们,俺们搬它作甚。”阿爷很是理直气壮。
  “……”
  宋福生无奈点头,“我宣布,搬家,通知各家各户,按之前分的,各回各家。”
  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也通知,今晚不干活,都归置家,也必须好好拾掇拾掇自个,舒坦舒坦。别有的沐发了,有的没沐发,又给旁人传染虱子头。明早,开会。”
  宋阿爷松了口气,终于等来福生说开会了。
  他们这伙人,不能再稀里糊涂挣银钱,挣完都放在他这,也不往下发钱,他这心里都闹得慌急得慌。明日章程拿出来,大伙为挣银钱,才能更有奔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