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节 (第2/2页)
下来。大屏幕上,浩瀚无边的宇宙,无数星星闪动,飞速地穿越进神秘的黑洞。一刹那的光亮后,归于黑暗。 然后,缓缓亮起一束光。陈邺踩着光影,犹如来自亿万光年前,出现在舞台上。 媒体闪光灯四起,他带着浅淡的笑意,开始介绍新产品。 嘉汇今年所有新产品,都采用了其最新的研发技术。一些太过深奥的专业技术,谢宝南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从现场一声又一声的惊叹声中,她能体会到这背后科技带来的力量。 新品发布的最后,陈邺着重介绍了嘉汇最新研发的芯片。光刻机、5nm、芯片、研发等等词汇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谢宝南知道,两年前从陈邺收购器宇那一刻起,这个目标就摆在了台面上。只是她没想到,短短两年,就已经取得了如此卓越的进展。 从前也不是没有看过他的演讲,却没有哪一次如此时此刻让谢宝南震撼。 陈邺的声音清晰且坚定地传遍全会场:“嘉汇经历过一段很艰难的时光,甚至一度走不下去。那时我就在想,我们究竟要做什么。只是做一部畅销的手机吗?远远不止。我们要做的,是中国芯片,中国科技……” “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当所有人都说我们不行的时候,我们就用结果让他们闭嘴。” 全场掌声雷动。 谢宝南站在二楼,能看见陈邺说这话时脸上的坚定和骄傲。他幽深的眼眸里,缀着点点星光,就像是开场时那神秘的宇宙。 这一刻,她心里涌起难以言状的情绪,眼眶竟莫名地湿润了。 她从前有过很长很长的时间爱他,也曾问过自己,到底爱他什么。 直到这一刻才明白,他的情怀和理想,他对理想的专注与执着,构成了他难以复刻的迷人。 新品介绍结束后,接下来是答记者问环节。 早前,翻译组已经和嘉汇的工作人员沟通过,答记者问环节大约持续一小时。 谢宝南和丁亦珊负责最后半小时。其中,前十五分钟由丁亦珊主翻,谢宝南是替补。后十五分钟谢宝南主翻,丁亦珊替补。 当时间进入最后半小时,谢宝南在椅子上安安定定地坐下时,终于感觉到一丝由内而外的激动与紧张。 丁亦珊在进入同传室之前,就感觉到一些不对劲。 在等待时,她由于太过紧张,喝了好几杯咖啡。她之前很少喝咖啡,肠胃忽然受到刺激,一时间不太适应,方才已经跑了好几次卫生间。 译员遇到身体不适,需要提前报告给组长。但她也知道,一旦报告了,罗正阳肯定不会让她上场。这样难得的机会,她不愿意放弃,只能咬着牙将这事隐瞒下来。 然而肠胃的不适,压根藏不住。刚坐下没多久,丁亦珊的肚子就开始疼。 谢宝南身为替补,听出丁亦珊声音的不对劲。 她转头,隔壁的玻璃房里,丁亦珊脸色苍白。 直觉告诉她,丁亦珊有情况。 谢宝南立刻朝丁亦珊做了个手势,这是译者之间的交流信号,示意丁亦珊停下。谁知丁亦珊压根不理谢宝南,这样的机会,她绝对不会让给谢宝南。 五分钟后,丁亦珊到底是坚持不住。她猛地摘下耳机,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同传室。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所有人都呆了几秒,转瞬脸色都变了。 翻译忽然停了几秒,这样的失误,对于一家翻译公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舞台上的陈邺还在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仍在进行中,翻译绝对不能中断。电光火石之间,谢宝南临危不乱,立刻从丁亦珊中断的地方接着往下翻。 同传讲究的就是同步。他们之前经过精密的计算,这场发布会,翻译最多只能比说话者慢三秒,这样才不至于现场戴着同传耳机的人与其他人有太大的割裂感。 因为丁亦珊的失误,此时翻译大约滞后了八秒,中间有五秒的时间差。 虽然只是短短几秒,却是好几句话的滞后,其中不乏一些关键信息。谢宝南必须以更快的语速,追上陈邺的说话。与此同时,还要快速记下陈邺接下来说的内容。 这样的情况,对资深译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实习生。 罗正阳捏了一把汗,他打着手势,让其他几名资深议员待命。如果谢宝南稳不住情况,至少还有其他人顶上。 大家都神色紧张,默默祈祷,千万不能乱。 五秒,谢宝南在心中又默念了一遍这个时差。 她从前没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就连同传都是第一次。发布会能不能完美收官,就看她的了。 她告诉自己不要慌,一边翻译一边想,如果语速适当放快,几分钟后应该就可以追上进度。她静下心来,迅速调整状态。 眼看着时间差在不断缩短,这时陈邺的发言忽然停下,前排的一名媒体记者继续方才的提问。这名记者语速特别快,问的问题信息量又非常大,仿佛上了两三倍的加速器。 方才五秒的时间差,突然之间拉长到将近十秒。 罗正阳再次拧紧了眉头。 前端嘉汇的控场人员察觉出端倪,跑到同传室问:“罗老师,这是什么情况?怎么翻译越来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