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用心良苦 (第2/3页)
延时间。但法国和意大利称这支舰队是王辰浩私人的,不代表清帝国,而他们也不乐意去得罪王辰浩这个大财神。法国和俄国是同盟,本来想帮着俄国的,但王辰浩秘密同法国海军交易了关于英国海军正在试验新式鱼雷艇驱逐舰的情报,作为回报,法国政府必须在清俄问题上严守中立,并不得阻挠智利在法国订造的两艘战舰离开海关。而意大利政府跟俄国没有交集,两国自第十次俄土战争后一直其实处于半敌对状态,而且还是两个敌对阵营的,因此意大利不买俄国人的账。 沙俄接连碰钉子,很快又得知英国为王辰浩提供了四千多名退役和预备役海军官兵,并且英国海军悍将阿尔杰农海军上将成为王辰浩的私人舰队顾问,这让俄国人彻底崩溃了。俄国外交大臣沙查诺夫多次照会英国驻俄公使萨道义,对英国这种变相的帮助清帝国提出严正抗议。同时,俄国驻英公使也向英国外交部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英国政府不要玩火。但英国政府称这些人都是自愿和以私人身份加入王辰浩的雇佣军的,他们不代表英国官方立场,英国是民主国家,不会干涉他们的私事。不过,英国政府态度谨慎,他们并不知道德国和法国的政治立场,因此对俄国的抗议略作表示。 英国海军部帮助王辰浩招募的四千名舰载人员当中,除了观测技术人员和武器操作技术人员外,裁掉了一千五百多名英国预备役水兵作为对俄国的交代,替代的是全部雇佣退役水兵。其实英国作为海军大国强国,其海军退役水兵的年龄并不高,组成雇佣军重新服役后,其战斗素养其实要比英国预备役水兵高很多。由于战力不降反增,王辰浩只是略作抗议。 王辰浩用大把钞票在欧洲炮制了一个对清政府谈判有利的政治局面,他跟欧洲大公司背后的资产阶级贵族势力套关系,通过他们对其政府施加影响力。同时,对于欧洲舆论,王辰浩通过欧洲各国主要报社,对欧洲民众大打可怜牌,抨击沙俄倚强凌弱的无耻行为,利用舆论造势,最终迫使打着民主文明旗号的各列强国家政府纷纷表示在中俄军事冲突上严守中立。 王辰浩为国家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对于清政府来说,还是第一次拥有了平等有利的国际谈判环境。清政府同沙俄的谈判虽然没有进展,但总理衙门明显感到其他列强国家在沙俄入侵黑龙江问题上的态度改变,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国不在一声不吭,而是要求俄国军队保障清帝国平民人身财产安全。英国则谴责沙俄的侵略行为,连俄国的盟国法国也迫于国内舆论而选择中立。 俄国面临欧洲舆论强烈谴责,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但依然不松口,到嘴里的肉不会轻易吐出。 王辰浩给李鸿章回电,称现在俄国出于不利的国际政治环境,趁着俄国中亚援军还未抵达之前,让北洋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挥师北上,对俄发动反击。如果顺利则收复失地,最差也能迫使俄国在谈判上松口。 李鸿章于是跟朝廷言明当前局势,请示朝廷出兵。但清政府还是对谈判抱有幻想,一心谈判解决问题。不过面对康有为、梁启超等国内有识之士们的强烈不满,在光绪的强烈要求下,慈禧不得不做出些让步,命北洋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开赴吉林府沿着松花江1南岸一线布防,但只能威慑松花江北岸的俄军但不能贸然进攻。 消息传回圣彼得堡,王辰浩十分生气,自己花了这么大精力和财力才创造这个绝佳的反击时机,但懦弱的清政府还是不敢反击,这样跟俄军耗下去铁定吃亏。 王辰浩正生气时,李国栋进来禀报:“大人,俄国外务部着特使来通知